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顺序功能图转换为梯形图的置位复位编程技术方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5
简介在顺序功能图中,只有当某一步的前级步是活动步时且满足转换条件为 ON 时,该步才能变成活动步。使用置位复位法设计梯形图时,“步的转换”用 S 和 R 指令完成,所以可以实现以转
在顺序功能图中,只有当某一步的前级步是活动步时且满足转换条件为ON时,该步才能变成活动步。使用置位复位法设计梯形图时,“步的转换”用S和R指令完成,所以可以实现以转换条件为中心的编程。用辅助继电器M来代表各步,利用S置位指令将该转换的后续步变成活动步(即置位为1),用R复位指令将该转换的前级步变为不活动步(即复位为0)。
图5-3给出了置位复位法顺序功能图与梯形图的对照关系。图中初始步M0.0对应于系统等待启动的初始状态,当PLC进入RUN工作方式时,M0.0处于OFF状态,为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必须用初始脉冲SM0.1的常开触点作为转换条件,将初始步预置为活动步,否则因顺序功能图没有活动步,系统将无法运行。
图5-3 顺序功能国转换为梯形图的方法
从图5-3可以看出,在以置位复位指令为中心的编程方法中,将前级步M0.0的常开触点与转换条件I0.0对应的常开触点串联,作为转换步M0.1置位(S指令)和使前级步M0.0复位(R指令)的条件。使用此方法转换梯形图时,代表步的辅助继电器M均可用这一原则来设计,每一个转换对应一个这样的置位和复位电路块,有多少个转换就有多少个置位复位电路块。这种设计方法比较规律且易于掌握,梯形图的框图结构如图5-4所示。在设计时,不能将步动作的输出继电器线圈与R和S指令并联,应根据顺序功能图,用代表步的辅助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来驱动输出继电器线圈。
图5-4 梯形图框图结构
图5-5为手动开关控制的三个彩灯控制示意图、顺序功能图和用S和R指令设计的梯形图。设三个彩灯分别为L0、L1和L2,初始状态L0灯亮;按下开关K1,L1灯亮;按下开关K2,L2灯亮;按下开关K0,L0亮,如此循环。
系统的工作过程按三个彩灯点亮的顺序分为3个工作步,L0灯对应步0(也是初始步),L1灯对应步1,L2灯对应步2,分别用M0.0~M0.2表示这三步。开关K0~K1是各步的转换条件,分别用I0.0~I0.2表示。三个彩灯的输出分别用Q0.0~Q0.2表示。图5-5(b)为该系统的顺序功能图。
根据上述编程方法和顺序功能图,可以画出图5-5 (c)的梯形图。PLC开始运行时用SM0.1初始脉冲驱动,将初始步M0.0置为ON。M0.1和M0.2的转换电路都由前级步对应的辅助继电器和转换条件的常开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一条S置位指令、一条R复位指令组成。M0.2作为M0.0的前级步和转换条件I0.0的串联又控制了M0.0的转换使系统进入循环点亮状态。三个工作步的转换电路完成后,编写步动作梯形图,分别用M0.0~M0.2的常开触点驱动Q0.0~Q0.2三个彩灯。
图5-5 手动开关控制的彩灯控制系统顺序功能图与梯形图
图5-6为定时器自动控制的三个彩灯控制示意图、顺序功能图和用S和R指令设计的梯形图。三个彩灯L0、L1和L2,在初始状态L0灯亮,L0灯亮1s后L1灯亮,L1灯亮1s后L2灯亮,L2灯亮1s后L0灯亮,如此循环。
与图5-5相同的是,系统的工作过程按三个彩灯点亮的顺序仍然分为3个工作步,L0灯对应步0,L1灯对应步1,L2灯对应步2,分别用M0. 0~M0.2表示这三步。不同的是图5-5中手工开关作为转换条件改变成图5-6中由定时器的时间设定值作为步的转换条件了。因此,选用三个定时器T37、T38、T39作为转换条件,时间设定值分别为1s。图5-6(b)为该系统的顺序功能图,图5-6(c)为转换后的梯形图。M0.0、M0.1和M0.2的转换电路均由前级步对应的辅助继电器和相应的定时器常开触点组成串联电路。
图5-6 自动控制的彩灯系统顺序功能图与梯形图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