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网络协议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5

简介为了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除需具备良好、可靠的通信通道外,还需要通信各方遵守共同的协议,才能保证高效、可靠的通信。通信协议一般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各层相互独立,通过

    为了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除需具备良好、可靠的通信通道外,还需要通信各方遵守共同的协议,才能保证高效、可靠的通信。通信协议一般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各层相互独立,通过接口发生联系。对某层协议的修改不会影响其他层。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该模型规定了七个功能层,每层都使用自己的协议,其结构如图6-6所示。

    6-6    网络协议分层结构图

    1.物理层(Physical)

    它是网络的最低层。规定了使用各种互连电路、电路功能、电气特性及连接器的配置等。EIARS232CRS422/485口均属于物理层协议。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可能有差错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于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传输线路。它把输入的数据组成数据帧,并在接收端检验传输的正确性。若正确,则发送确认信息;若不正确,则抛弃该帧,等待发送超时重发。

    3.网络层(Network)

    网络层也称分组层,它的任务是在网络中传输分组。它规定了在网络中如何传输分组。网络层控制网络上信息的切换和路径的选择,因此本层要为数据从源点到终点建立物理和逻辑的连接。

    4.传输层(Transport)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把它们传到网络层,并保证这些数据正确地到达目的地。该层控制端到端数据的完整性,确保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起到网络层和会话层之间的接口作用。

    5.会话层(Session)

    它控制一个通信会话进程的建立或结束。该层检查并确定一个正常的通信是否正在发生。如果没有发生,该层必须在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恢复会话,或根据规定,在会话不能正常发生的情况下终止会话。

    用户之间的连接称为会话。为了建立会话,用户必须提供其希望连接的远程地址(会话地址)。会话双方须彼此确认,然后双方按照共同约定的方式(如双工口或全双工)开始数据传输。

    6.表示层(Presentation)

    表示层实现不同信息格式和编码之间的转换。常用的转换方式有:正文压缩,例如:将常用的词用缩写字母或特殊数字编码,消去重复的字符和空白等;提供加密、解密;不同计算机之间文件格式的转换;不相容终端输入、输出格式的转换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

    应用层的内容,要根据对系统的不同要求而定。它规定了在不同应用情况下,所允许的报文集合和对每个报文所应采取的动作。这一层负责与其他高级功能的通信,如分布数据库和文件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