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气技术 > 电气技术

制冷机溴化锂溶液结晶

来源:艾特贸易2017-10-30

简介1 .启动时溴化锂溶液结晶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首次开机、或较长时间停车后重新启动时,原因可有以下几种: (1) 冷却水温过低:当冷却水温过低时,从吸收器出来的稀溴化锂溶液的


  1.启动时溴化锂溶液结晶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首次开机、或较长时间停车后重新启动时,原因可有以下几种:

  (1)冷却水温过低:当冷却水温过低时,从吸收器出来的稀溴化锂溶液的温度也低,与浓溴化锂溶液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时,使浓溴化锂溶液温度下降幅度较大,导致溴化锂溶解度下降而发生结晶。另一方面,冷却水温低导致冷剂蒸汽冷凝量增多,直观观察是蒸发器内冷剂水液面升高,而吸收器内溴化锂溶液液面下降。由于溶液总量一定,冷剂水量增多,溴化锂溶液浓度必增大,当超过极限溶解度时,便引起结晶。

   (2)空气渗入机内:由于机体内渗入空气使蒸发压力降低,蒸发温度降低,稀溴化锂溶液温度也降低,在热交换器内导致浓溴化锂温度下降而引起结晶。

    解决不凝气体的渗入,首先要在停机时对机器进行查漏。方法可采用充气查漏。向机内充入氮气,压力为0.05MPa。在充氮气的同时,向机内加入少量的R12(0.5kg)。用电子卤素检漏仪进行查漏,也可用肥皂水进行检查,漏气处做上记号便于维修。

    为排除机内的不凝气体,一般制冷机都带有溶液喷射、真空泵用于排除不凝气体。排除不凝气体,还可以采用外接真空泵抽气。溴化锂吸收制冷机外部一般有两个抽气口,不凝气体从这两个抽气口处被真空泵抽走。

    必须定时排除机组内不凝气体,观察抽气量,保证机组正常启动和运行。不凝气体排除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时,将造成不凝气体过多,引起溶液结晶。此时,应重点检查抽气管路上的各种阀门是否泄漏,真空泵油质是否变坏、失效。此时,应检查管路系统阀门,检修真空泵或更换真空泵油。

    2.运行中溴化锂溶液结晶

    机组在运行时发生溶液结晶,其原因可有以下几种:

   (1)蒸汽压力高于设计值:当供蒸汽压力高于设计工作压力时,引起发生器内溴化锂溶液温度升高,特别是单效吸收制冷机,发生器出口溶液温度上升很快,易引起溶液结晶。

    对于直燃式吸收式制冷机,由于供气压力的变化、或燃气(燃油)燃烧装置动作失灵造成燃烧室温度过高,易引起溶液结晶。

    蒸汽加热吸收式制冷机应保证使供气压力稳定,燃气加热吸收式制冷机应保证燃气供气压力稳定,燃气流量稳定。检查发生器内温度设定值是否准确。

   (2)冷却水温过低,不凝气体未排除:这也是造成运行过程中结晶的重要原因,解决方法同前述。

   (3)系统中能量添加剂不足造成溶液结晶:系统中缺少能量添加剂(一般为甲辛酸)、或能量添加剂沉积在温度最低的蒸发器内时,机组内的传热效果明显下降。使系统内部出现热积累现象,吸收器内吸收能力下降,此时容易发生结晶。

    为防止由于添加剂不足而造成结晶,需要添加甲辛醇,同时打开旁通阀门,将蒸发器中的冷剂水连同沉积在蒸发器内的甲辛醇排至吸收器中去,即通常讲的排污。使甲辛酸充分混合在溶液中,甲辛酸能强烈地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当在溴化锂溶液中加入0.13%的甲辛醇时,机组的制冷量将提高10%15%。因为加入甲辛酸后,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使溶液吸收冷剂蒸汽的能力加强。但应注意甲辛醉在高温下易分解,国外有些机组采用氟化醇作为添加剂。

    3.机组停机时发生结晶

    造成停机后发生结晶的原因有以下两种情况:

    停机后稀释时间过短,造成机组内溶液浓度分布不均。浓度高的局部地区由于蒸汽阀门关闭,使溶液温度逐渐下降,溶解度降低,造成结晶。

    另外,当机组环境温度过低时也易造成结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冬季机组停止运行而溶液又未排出时。’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当停机后,使机组内的浓溶液充分稀释,达到各部分溶液浓度相同。在停机后,使溶液泵再运转20—30分钟,可保证溶液充分稀释。越冬停机的机组设备要提高环境温度,对机组设备进行保温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取出机组内的溴化锂溶液,避免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