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气技术 > 电气技术

凹版印刷机凹印油墨印刷的故障与排除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凹印油墨是比较稀薄的,其中的固体料因重力关系总是发生下沉现象,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要用清洁的木棒或金属棒搅拌均匀;油墨在使用中,要注意对墨桶的密封及防止杂物混入。同时

    凹印油墨是比较稀薄的,其中的固体料因重力关系总是发生下沉现象,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要用清洁的木棒或金属棒搅拌均匀;油墨在使用中,要注意对墨桶的密封及防止杂物混入。同时油墨属于易挥发性的材料,要防止干结的油墨颗粒及杂物混入,以保持油墨原来的状况。印刷油墨问题是关系到印刷作业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

    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品上经常会出现线条状脏污,俗称刀线故障。

    所谓刀线是指版面上没有图文的部分上油墨未被刮干净,而转移到承印物上去,在不允许有油墨的地方出现了刀线。

    故障1:油墨中的活性剂与印版滚筒镀铬层的活性造成印品上的刀线。

    在油墨生产中,一般都要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剂,印版滚筒镀铬后,也有一定的活性,当两者活性过高时,在印刷过程中,活性物质就会较为牢固地黏附在印版滚筒上,刮墨刀也难以完全刮干净,这就在印品上呈现出流星状或微丝状的刀线,刀线虽有一定规则,但并不完全重复。

    排除:当发现印品上出现上述形状的刀线时,首先擦拭版面和刮墨刀,刀线即会消失。但当刀线再次重复出现时,再将印版滚筒清洗干净,即清洗已经黏附的物性物质,然后在油墨中加入专门的表面活性减缓剂,这样会明显地消除刀线故障的出现。

    应当指出,刀线与油墨的细度和质量有关。高档油墨刀线出现的概率较少,而低档油墨出现刀线的概率较多;油墨中的不纯物质、粗颗粒、异物均可损伤刮墨刀而出现刀线;硬度高的颜料(红、蓝墨)即使经过研磨,也可能出现刀线。油墨黏度过高、干燥过快等均能出现刀线,因此在印刷中应引起重视。

    故障2:印版滚筒镀铬质量造成印品上的刀线故障。

    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印版滚筒耐刮和耐磨性能差,在刮墨刀正常压力下总是刮不干净滚筒非图文部分的油墨,印刷时造成印品上出现刀线。分析原因认为是在印版镀铬时硬度太低,质量不好的缘故。

    排除:停机,拆下印版滚筒,重新镀一层较硬的铬层。

    如果刀线的出现与印版滚筒周长完全同步时,应检查印版滚筒有无划伤或是在滚筒表面黏附硬物。如有,应对印版滚筒进行擦拭和修复。

    故障3:空心印版滚筒装配精度低造成刀线故障。

    在印刷前,空心印版滚筒安装人中心轴,然后上机印刷。由于印版滚筒存在偏心,出现了运转不平衡现象,此时对刮墨刀形成冲击,使得刮墨刀刮不净印版滚筒表面的油墨,在印刷品上出现了刀线故障。

    排除:停机,拆下印版滚筒重新校正,一般情况下印版滚筒的径向跳动量不超过0. 02mm为宜。

    故障4:印品上出现针孔故障。

    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品上呈现出微小的小孔,特别是在图案较大的面积部分。分析针孔的出现有两种可能:一是当印刷时,油墨成为很稀薄的透明层,能看到印版滚筒上的网线,印品呈大小一致的针孔(砂眼),均匀遍布在印品上。这种针孔称为机械针孔。另一种则是由于油墨流平性和对承印物湿润差的结果,在印品上形成凌乱不一的针孔,这种针孔称为化学针孔。

    排除:对于机械针孔,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油墨黏度或者使油墨干得慢些,即可消除。

    对于化学针孔,要在调整油墨时,不要撤黏过短,以便能保证油墨的黏附性和流平性。故在调稀油墨时,同时加入聚胺树脂油或者是其他增加湿润的物质即可。

    故障5:印品上出现火山口状斑点。

    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油墨溶剂挥发过快,溶剂突然蒸发穿过油墨膜表现出来,在油墨膜表面留下很多小圆环,这是墨层间溶剂突然挥发造成的。这些小圆环在显微镜下很明显。

    排除:首先要降低油墨的干性,降低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或者热烘干装置的温度,然后再增加使用油墨的流平性,这样就可以消除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