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气技术 > 电气技术
洗衣机的洗涤原理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洗衣机的洗涤过程交织着污垢、洗涤剂、机械力、热力等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关系。下面详细地介绍洗涤过程中的工作原理。 一、污垢的种类与性质 污垢的种类很多,成分也比较复杂
洗衣机的洗涤过程交织着污垢、洗涤剂、机械力、热力等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关系。下面详细地介绍洗涤过程中的工作原理。 一、污垢的种类与性质 污垢的种类很多,成分也比较复杂。一般衣物上的污垢主要来自空气传播,人体分泌,以及工作和生活场所接触等几个方面。根据污垢的性质,可以把污垢分成三大类。 1.固体污垢 固体污垢属于不溶性污垢,如尘埃、烟灰、泥土、棉绒、金属氧化物等,呈微小的颗粒状,散落在衣物表面。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洗涤液中,但是可以被洗涤剂分子吸附而使粒子分散、胶溶、悬浮在水中。 2.油质污垢 这类污垢是衣物污垢的主要部分。油质性污垢大都是油溶性的液体或半固体,这里有动植物油脂、脂肪酸、脂肪醇、胆固醇、矿植物油及其氧化物,其中动植物油脂、脂肪酸可以被碱液皂化,而脂肪醇、胆固醇、矿植物油就不能被碱液皂化。这类污垢,由于其表面张力较低,对织物的粘附比较牢固。它的特征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醚类、醇类、烃类的有机溶剂中,但是可以被洗涤剂的水溶液乳化和分散。 3.水溶性污垢 水溶性污垢是由人体分泌物、糖、淀粉、食盐、醋、血、尿等黏污造成的。在水中即可溶解或部分溶解。此类污垢,有些易除掉,也有些会变成永久性污垢,而在衣物上留下斑点。 上述三种污垢一般并不是单一地附着在衣物上,往往溶合成一个复合物,或者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变成复杂的化合物,粘在织物上或进入衣物纤维的小孔中,呈机械附着。另外微小质点间相互存在着引力,促使污垢粘附于衣物表面。洗涤过程就是破坏这些结合,削弱它们之间的引力,促使污垢与衣物脱离。 二、洗涤剂的去污作用 洗涤剂的作用原理分润湿、渗透、分散和乳化几个过程。洗涤剂中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它的分子具有极性:一端亲油疏水,另一端疏油亲水,当以水为介质时,其亲油端能轻易地吸附于衣物及污垢表面并渗入其内部,亲水端则趋向溶液,这样,使得衣物和污垢之间,污垢与污垢之间的结合力降低,这就是洗涤剂的润湿和渗透作用。如图7-12(a)(b)(c)(d)所示。 图7-12 去污过程 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还使附着于衣物上的污垢容易扩散于洗涤液中。并且由于表面活性物质上的分子与衣物纤维的结合力较强,它的附着力可以排出衣物纤维孔中的空气和固体微粒,这就是洗涤剂的分散和乳化作用,如图7-12(c)所示。 洗涤剂的润湿、渗透、分散、乳化作用形成了污垢易于脱离衣物的一种趋势和条件。此时,若外加一定的机械作用,污垢就能从衣物上脱落,进入洗涤液中,达到洗涤的目的。洗衣机就是产生这种机械作用的机器。 三、机械去污作用 1.排渗作用 浸透了洗涤液的衣物,受到压缩,排出吸附于衣物纤维中的洗涤液并带走一部分污垢。然后再使衣物舒展开,重新吸入新鲜的洗涤液,其表面活性物的分子再与残留衣物上的污垢结合。如此一排一渗,多次循环,使得衣物上的大部分污垢进入洗涤液之中。 2.冲刷作用 洗涤时形成的衣物与洗涤液之间的速度差,使洗涤液对衣物表面产生冲刷作用,把附着在衣物表面的污垢冲刷到洗涤液中。 3.摩擦作用 洗涤过程中衣物与桶壁之间,衣物与波轮之间,衣物与衣物之间都要发生摩擦。摩擦的结果一方面产生排渗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增强洗涤剂的润湿、乳化效果。 4.翻滚作用 衣物在洗涤桶中上下左右翻滚,使衣物各处受到的机械作用几乎相等,这样可使衣物各处洗涤均匀。 总之,洗衣机洗涤过程就是在排渗、冲刷、机械作用和洗涤剂的润湿、分散等作用下,把衣物上的人体分泌物、油脂、灰尘等污垢排入水中,达到洗净的目的。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