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气技术 > 电气技术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雷害故障巡视及判定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线路发生跳闸后,运行维护单位可根据雷电定位系统查看线路附近是否存在落雷以及落雷的陡度、幅值、极性、电流大小等信息,如故障区段存在落雷,运行维护单位则应重点进行雷害

    线路发生跳闸后,运行维护单位可根据雷电定位系统查看线路附近是否存在落雷以及落雷的陡度、幅值、极性、电流大小等信息,如故障区段存在落雷,运行维护单位则应重点进行雷害故障的巡视。    一般雷击绝缘子串两端表面有较大闪络烧痕,槽内有烟熏的黑色痕迹。绝缘子串中间烧伤点一般不明显,甚至有的中间无烧痕。架空地线间隙、地面接地连接处有放电痕迹。导线与距离比较接近的接地体(横担、电杆、塔身、地线)之间形成放电通道。根据雷击跳闸的以上特点,在初步判断为雷击故障跳闸时,巡视人员应携带望远镜、绝缘子绝缘检测设备以及拆卸杆塔接地装置的相关工具。巡视中,巡视人员应根据故障区段,首先检查山坡阳面及杆塔全高较高的杆位,其次要检查耐张杆塔及绝缘配置比较薄弱的杆位。在检查具体杆位时首先应拆卸接地装置,查看接地板与塔身之间是否存在烧伤现象,并测量其接地电阻值。若没有问题,应依次着重检查以下部位是否存在放电痕迹:引流线对应电杆塔身主材上、引流线上、绝缘子及均压环上。如果上述位置均未发现放电痕迹,且地面借助仪器无法看清放电间隙的具体情况,应及时申请登塔检查。在判断故障点时应注意,当线路仅为放电间隙存在放电痕迹时.不足以说明线路发生雷击跳闸,所以,在巡视中应注意询问故障区段附近居民是否听到故障跳闸的响声,并询问当时的天气情况,如果通过询问了解到的情况符合雷击跳闸的特征,且查找到的故障点的情况符合雷害特征,结合雷电定位系统落雷的相关信息,可判定故障为雷害引起。    在判定故障为雷害引起后,需进一步确定雷害的具体类型,此时,要结合故障点的具体位置及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雷电陡度、幅值、极性、电流大小信息来进一步判断。一般情况下,雷击故障点在导线线夹附近(均压环、导线、及金具)及对应的横担处。若运行维护人员同时还在杆塔结构上发现明显雷电烧伤痕迹且雷电具有大陡度、大电流的特点的情况下,可初步判断故障为雷电直击杆顶造成的线路故障。若运行维护人员同时还在档内中部的导线或地线上发现明显的雷电烧伤痕迹,则可判断为雷电直击地线或绕击导线造成的线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