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气技术 > 电气技术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雷害故障的防治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4

简介线路雷击主要和线路的地形、绝缘水平、各电气间隙距离等因素有关,目前 1000kV 输电线路有效的防雷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当杆塔接地电阻增大时,其耐雷水平

    线路雷击主要和线路的地形、绝缘水平、各电气间隙距离等因素有关,目前1000kV输电线路有效的防雷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当杆塔接地电阻增大时,其耐雷水平呈指数规律下降,而雷击跳闸率则按指数规律上升。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方法主要有:①提高原接地设计等级;②采用接地模块;③采用垂直接地体;④采用降阻剂。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多年超高压线路运行维护经验来看,采用降阻剂虽然能在短期内降低接地电阻,但是由于具体施工质量问题往往会造成接地体锈蚀速度加快,且不易于环保,所以不推荐采取第④种办法。    2.安装可控避雷针    塔顶加装可控避雷针装置后,相当于把塔头附近的避雷线向外拓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绕击。需要指出,在500kV线路中加装可控避雷针的防雷效果较好,而加装防绕击避雷针曾出现过雷击跳闸的现象,所以不推荐采用防绕击避雷针。    3.对原有线路地线或地线支架进行改造    对原有线路地线或地线支架进行改造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地线保护角或增加耦合地线,改善其防雷性能,但由于此方法需对杆塔进行改造,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较少采用。    以上三种方法中,改善接地可降低雷击跳闸率,特别对降低那些由于反击造成的雷击闪络非常有效。在苏联特高压线路的防雷设计中,反击耐雷设计水平可承受高达250kA的雷电冲击电流。1989年和1990年,1150kV线路雷击跳闸的次数分别为1314/100km,经判别全部由绕击引起。根据苏联1150kV特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偏高这一特点,我国特高压线路的防雷重点应是防绕击。另外,仍应强调降低接地电阻,提高反击耐雷水平,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性。    此外,在1000kV交流输电线路运行维护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基础工作,通过雷电定位系统逐步积累每年的落雷分布、雷电流强度,并分析研究它们与线路跳闸率之间的内在规律,逐步掌握雷击与雷电流强度、地形、线路结构的关系。结合历年运行经验和沿线地形、地貌、地质、地势,找出多雷区的易击段和易击杆塔,绘制电网雷电区域分布图,划分多雷区并做好下列措施。    (1)多雷区的线路应做好综合防雷措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适当缩短检测周期。    (2)雷季前,应做好防雷设施的检测和维修,落实各项防雷措施,同时做好雷电定位观测设备的检测、维护、调试工作,以便及时投入使用。    (3)雷雨季期间,应加强对防雷设施各部件连接状况,防雷设备和观测装置动作情况的检测,并做好雷电活动观测记录。    (4)做好被雷击线路的检查,对损坏的设备应及时更换、修补,对发生闪络的绝缘子串的导线、地线,线夹必须打开检查,必要时还须检查相邻档线夹及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