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PLC技术 > PLC技术
用PLC改造23050型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来源:艾特贸易2017-06-05
简介1 .技术要求 (1) 根据任务,设计主电路图,列出 PLC 控制 I/O 口 (输入 / 输出)元件地址分配表,设计梯形图及 PLC 控制 I/O 口(输入 / 输出)接线图。 (2) 安装 PLC 控制线路,熟练正确
1.技术要求
(1)根据任务,设计主电路图,列出PLC控制I/O口
(输入/输出)元件地址分配表,设计梯形图及PLC控制I/O口(输入/输出)接线图。
(2)安装PLC控制线路,熟练正确地将所编程序输入PLC:按照被控设备的动作要求进行安装调试,达到设计要求。
(3)电路图如图6-17所示。
2.程序设计
(1)电路设计分析。
①Z3050型摇臂钻床的运动形式。
主运动。摇臂钻床主轴带着钻头(刀具)的旋转运动。
进给运动。摇臂钻床主轴的垂直运动(手动或自动)。
辅助运动。用来调整主轴(刀具)与工件纵向、横向(即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高度。
②Z3050钻床电气控制线路主电路分析。Z3050摇臂钻床机械设备一共有4台电动机,除了冷却泵电动机采用断路器直接启动外,其余的3台异步电动机都采用交流接触器直接启动。
M1为主轴电动机,由交流接触器KM1来控制,只要求单方向的旋转,主轴的正反转由机械手柄来操作。M1装于主轴箱的顶部,拖动主轴及进给传动系统运转。热继电器FR1作为电动机M1的过载保护和断相保护,而短路保护由断路器QF1中的电磁脱扣装置来完成。
M2为摇臂升降电动机,它装于立柱的顶部,用接触器KM2和KM3来控制其正反转。因为摇臂升降电动机M2是间断性的工作,所以不用设过载保护。
M3为液压泵电动机,用交流接触器KM4和KM5来控制其正反转,由热继电器FR2作为过载保护和断相保护。电动机M3的主要作用是拖动油泵供给液压装置压力油,以实现摇臂、立柱和主轴箱的松开及夹紧。
摇臂升降电动机M2和液压泵电动机M3共用断路器QF3中的电磁脱扣器作为它们的短路保护。
M4为冷却泵电动机,由断路器QF2直接控制,并且实现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断相保护。
电源配电盘在立柱的前下部。冷却泵电动机M4装于靠近立柱的底座上,升降电动机M2装于立柱的前下部,其余电气设备置于主轴箱或摇臂上。
由于23050摇臂钻床的内外立柱间未装设汇流环,故在使用时,请勿沿一个方向连续地转动钻床的摇臂,以避免发生事故。
主电路的电源电压是交流380V,断路器QF1为电源引入的开关。
③控制电路分析。控制电路电源由控制变压器TC降压后供给110V的电压,熔断器FU1作为短路保护。
a.开车前的准备工作。为保证操作安全,该钻床具有“开门断电”的功能。因此,开车前应将立柱下部及摇臂后部的电门盖关好,才能接通电源。合上QF3(5区)及总电源开关QF1(2区),则电源的指示灯HL1 (10区)会显亮,说明钻床的电气线路已经进入了带电状态。
b.主轴电动机M1的控制。按下启动按钮SB3(12区),交流接触器KM1吸合并自锁,使主轴电动机M1启动运行,同时指示灯HL2(9区)显亮。按下停止按钮SB2(2区),则交流接触器KM1释放,使主轴电动机M1停止旋转,同时指示灯HL2熄灭。
c.摇臂升降的控制。按下上升按钮SB4 (15区)或按下下降按钮SB5,则时间继电器KT1(14区)通电而吸合,其瞬时闭合的常开触头(17区)闭合,交流接触器KM4线圈(17区)通电,液压泵电动机M3启动,正向旋转,供给压力油。压力油经分配阀体进入摇臂的“松开油腔”,推开活塞移动,活塞便推动菱形块,将摇臂松开。在此同时,活塞杆通过弹簧片压下位置开关SQ2,使其常闭触头(17区)断开,常开触头(15区)闭合。位置开关SQ2的常闭触头(17区)切断了交流接触器KM4的线圈电路,KM4主触头(6区)断开,液压泵电动机M3停止工作。位置开关SQ2的常开触头(15区)使交流接触器KM2(或KM3)的线圈(15区或16区)通电,KM2(或KM3)的主触头(5区)接通M2的电源,摇臂升降电动机M2启动并旋转,带动摇臂的上升(或下降)。假如此时的摇臂尚未完全松开,那么位置开关SQ2的常开触头则不能闭合,使交流接触器KM2(或KM3)的线圈无电,摇臂就不能上升或下降。
当摇臂上升或下降到所需要的位置时,就松开按钮SB4或SB5,那么接触器KM2或KM3及时间继电器KT1就同时断电释放,摇臂升降电动机M2就停止了工作,随之摇臂便停止上升或下降。
因为时间继电器KT1断电释放,经过1~3s时间的延时后,其延时闭合的常闭触头(18区)闭合,使交流接触器KM5(18区)吸合,液压泵电动机M3反向旋转,随之泵内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摇臂的“夹紧油腔”,使摇臂夹紧。在摇臂夹紧后,活塞杆推动弹簧片压下位置开关SQ3,那么其常闭触头(19区)断开,交流接触器KM5断电释放,液压泵电动机M3最终停止工作,就完成了摇臂的松开至上升或下降,再由上升或下降到夹紧的整套动作。
组合开关SQ1a(15区)和SQ1b(16区)作为摇臂升降的超程限位保护开关。当摇臂上升到极限位置时,压下SQ1a使其断开,交流接触器KM2便断电释放,摇臂升降电动机M2就停止运行,摇臂即停止上升;同理,当摇臂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就会压下SQ1b开关,使其断开,使交流接触器KM2断电释放,摇臂升降电动机M2就会停止运行,摇臂即刻停止下降。
摇臂的自动夹紧装置由位置开关SQ3来控制。假如液压夹紧系统出现了故障,那么就不能自动夹紧摇臂,或者因为位置开关SQ3调整不当,则在摇臂夹紧之后就不能使位置开关SQ3的常闭触头断开,这都要使液压泵电动机M3因为长期地过载运行而使其损坏。因此,电路中不仅要设有热继电器FR2,而且其整定值也应根据液压泵电动机M3的额定电流进行整定。
摇臂升降电动机M2的正反转交流接触器KM2和KM3不允许同时获电动作,以防止电源相与相之间短路。为了避免因为操作失误、主触头熔焊等原因而造成的短路事故,在摇臂上升和下降的控制电路中都采用了交流接触器的联锁和复合按钮的联锁,以此来确保电路能够安全地工作。
d.立柱和主轴箱的夹紧与放松控制。立柱和主轴箱的夹紧(或放松)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由转换开关SA1 (22至24区)和复合按钮SB6(或SB7) (20至21区)进行控制。SA1共有三个位置,扳到中间位置时,立柱和主轴箱的夹紧(或放松)同时进行;扳到左边位置时,主轴箱夹紧(或放松)。其中复合按钮SB6为松开控制按钮,复合按钮SB7为夹紧控制按钮。
(a)立柱和主轴箱同时松开、夹紧。将转换开关SA1拨到中间位置,然后按下松开按钮SB6,时间继电器KT2、KT3的线圈(20和21区)同时得电。时间继电器KT2的延时断开的常开触头(22区)瞬时闭合,则电磁铁YA1、YA2得电并吸合,液压泵电动机M3正转,供出来的压力油进入立柱及主轴箱的松开油腔,使立柱和主轴箱同时松开。
当松开按钮SB6,则时间继电器KT2和时间继电器KT3的线圈断电释放,KT3延时闭合的常开触头(17区)就瞬时断开,交流接触器KM4就断电释放,液压泵电动机M3停转。时间继电器KT2延时分断的常开触头(22区)经过1~3s后分断,交流电磁铁YA1、YA2线圈断电释放,立柱和主轴箱同时松开的操作结果。
立柱和主轴箱同时夹紧的工作原理与同时松开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只要按下按钮SB7,使交流接触器KM5获电吸合,使液压泵电动机M3反转即可。
(b)立柱和主轴箱单独松开、夹紧。如果希望单独控制主轴箱,可以将转换开关SA1拨到右侧位置。按下松开按钮SB6(或夹紧按钮SB7),则时间继电器KT2和KT3的线圈同时得电,这时只有交流电磁铁YA2单独通电吸合,从而实现主轴箱的单独松开(或夹紧)。
(c)松开复合按钮SB6(或SB7),时间继电器KT2和KT3的线圈也就断电释放,液压泵电动机M3便停转。经过1~3s的延时后,时间继电器KT2延时分断的常开触头(22区)分断,交流电磁铁YA2的线圈断电释放,主轴箱松开(或夹紧)的操作结束。
同理,若把转换开关SA1扳到左侧位置,那么使立柱单独松开或夹紧。
因为立柱和主轴箱的松开和夹紧是短时间的调整工作,所以要采用点动控制。
(d)冷却泵电动机M4的控制。扳动断路器QF2,就可以接通或切断电源,操纵冷却泵电动机M4的工作或停止。
④照明、指示电路分析。照明、指示电路的电源也由控制变压器TC降压后提供24V、6V的电压,由熔断器FU2、FU3作为短路保护,EL是照明灯,HL1为电源指示灯,HL2为主轴指示灯。
图6-17 Z3050电路图
(2)I/O分配。输入/输出设备和PC的输入/输出端子的分配见表6-5。
表6-5 I/O分配表
(3)画出接线图。接线图如图6-18所示。
(4)程序设计。
①画出状态流程图。用PLC改造Z3050摇臂钻床的状态流程图如图6-19所示。
②画出梯形图,如图6-20所示。
图6-18 接线图
图6-19 状态流程图
图6-20 梯形图
PLC的指令语句表如下。
0 LD X014
1 AND X001
2 MPS
3 LD X003
4 OR Y001
5 ANB
6 ANI X002
7 OUT Y001
8 MRD
9 LD X004
10 OR X005
11 ANB
12 OUT M1
13 SET M4
14 MRD
15 ANI M1
16 AND M4
17 OUT T1 K30
20 MRD
21 LD M1
22 OR T3
23 ANB
24 ANI X012
25 ANI X007
26 ANI Y005
27 OUT Y004
28 MRD
29 AND M1
30 AND X012
31 ANI X011
32 MPS
33 ANI X005
34 ANI Y003
35 OT Y002
36 MPP
37 ANI X004
38 ANI Y002
39 0UT Y003
40 MRD
41 LD T1
42 OR T3
43 ANB
44 ANI X013
45 ANI X006
46 ANI Y004
47 OUT Y005
48 MRD
49 LD X021
50 OR X022
51 OR X023
52 ANB
53 LD X006
54 OR X007
55 ANB
56 ANI M1
57 SET M2
58 RST M4
59 OUT M3
60 OUT T3 K30
63 MRD
64 ANI M3
65 OUT T2 K30
68 MRD
69 AND T2
70 RST M2
71 MPP
72 AND M2
73 MPS
74 ANI X023
75 OUT Y006
76 MPP
77 ANI X022
78 OUT Y007
79 END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