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气技术 > 电气技术

什么是同期线损,同期线损的定义

来源:艾特贸易2017-03-18

简介什么是同期线损,同期线损的定义 一 同期线损的定义 同 期线损是指线损计算中供售电量使用同一时刻电量的计算方法。受传统抄表手段限制,供、售电量不能同步发行,导致线损率月

什么是同期线损,同期线损的定义
一 同期线损的定义
同 期线损是指线损计算中供售电量使用同一时刻电量的计算方法。受传统抄表手段限制,供、售电量不能同步发行,导致线损率月度间剧烈波动,“大月大”、“小月小”的问题无法解决,掩盖了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其在电网企业管理中本应发挥的监控、指导作用。
在同期线损管理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对照售电量等效抄表日(如25日)提前发行供电量,使供电量与售电量同周期统计。这个做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不同期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区、各阶段售电量与结构都存在差异,难以统一具体确定公司供电量发行日,既难以保证供售电量完全匹配,也难以统一指导各基层单位实施执行。更重要的是,提前发行供电量与国家各类经济指标统计周期不一致,不符合国家统计管理要求,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二是售电量月末日发行,与发(供)电量同步。改变现有售电量分类定期轮抄模式,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月末日电量,统一调整售电量为月末日发行。这种措施涉及所有的售电用户,影响面广,但主要造成内部业务流程的调整和变化,在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保障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次系统设计采用售电量月末日发行与供电量同期的方法。
二 开展同期线损具备的条件
(1)在硬件基础方面,电能量采集系统、SCADA系统、智能电表推广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供售电量采集提供硬件采集基础。
(2)在业务支撑管理方面,发展、调度、运检、营销能够建立同期线损业务协同管理方法,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调度管理应用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能够横向数据集成、具有完善的电网结构、设备档案和用户档案信息。
(3)在电网拓扑管理方面,能够获取完整站内一次接线图、主网结构图和配网营配关系。
三 开展同期线损的意义 (1)线损指标归真,敏感反映生产管理问题线损作为贯穿电力生产和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核心指标,恢复灵敏反映功能,及时暴露盗窃电以及人为数据调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强化企业精益化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2)有效指导电网规划建设,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高效诊断电网运行缺陷、高损环节,为电网规划及降损提供针对性指导。配电网作为电网损耗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司解决“两头薄弱”的关键。通过线损指标管控,解决配电网切改随意、设备标准繁杂、数据不一等问题,切实加强配电网建设。
(3)促进专业协同,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线损管理涉及发展、财务、营销、交易、运检、调度等各专业,通过线损同期管理,实现电量、电网、客户等数据的联动与共享,加强各专业衔接和协作,实现高效协同,切实落实“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
(4)加强专业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落实线损“四分”精益化管理要求,实现区域、线路、台区和用户的动态监控和即时分析,切实加强线损精细化管理。规范营销管理,有效监控电费回收、电量月末日发行等业务,将电费结零工作落到实处。规范购电管理,实现购、售电业务全过程可控在控。
(5)深化成本效益分析,有力支撑公司决策保证经营指标真实可靠,严控审计风险;深化“购电支出、售电收入、电网损耗”同期数据分析,为决策分析提供真实参考。掌握公司电网损耗成本情况,为公司加强成本管理、争取电价政策,应对大用户直购电提供有理支撑。(6)电量指标同步,客观反映经济用电情况实现电量数据与政府经济统计数据同步,促进各行业用电数据与经济数据的对接,为“克强”指数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四 开展同期线损存在困难 (1)现行抄核收业务影响月末集中抄表核算后,现行电费回收要求顺延至少5天才能结零,催费时间由原来最长25天缩短为5天,期末余额指标和电费结零指标都很难完成。
(2)现场补抄问题采用月末日表底核算后,需对抄表失败户进行集中补抄,如果补抄周期过长会影响营销电费回收工作。
(3)未全覆盖区域统计问题目前公司智能电表推广应用工程尚未结束,大部分省公司没有实现采集全覆盖,采集成功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很难完成达到100%,推行同期线损受未覆盖用电户抄表例日影响,无法计算完整的月末同期售电量。
(4)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影响(报表时间、考核指标)目前公司总部下达线损指标、营销指标、财务指标多按现有抄表分段核算模式下达,实现月末抄表核算后电费回收率、当月电费余额等考核指标基层完成困难。
(5)采集数据准确率与风险在通常情况,不同用户所处的环境差异或设备故障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由于通信信号差造成采集失败。在极限条件下,采集系统瘫痪造成月末出现大面积抄表失败,会给电量核算和发行带来巨大风险,并可能引发客户投诉。
(6)用户-台区-线路-变电站-电网对应关系准确性用户、电网拓扑等随电网运行方式变化而变化,目前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能保障用户-电表-台区-线路-变电站-电网等对应关系实时更新,造成线损供售关系错误。